布農族群(Bunun)為台灣原住民族之一,民族體型屬於原馬來群,語言系統為南島馬來語系,居住地大多分布在高海拔的中央山脈地區,因為地勢高聳嚴寒,環境造就布農族群堅毅、不服輸的性格;在日本人統治台灣時期,布農族人為保護自己祖靈與家園,屢屢與日本人發生重大抗戰事件,例如拉荷阿雷頭目帶領族人起義的大分山事件,抗戰長達17年之久,最後因為日本人久攻不下,與拉荷阿雷頭目簽訂和解協議,因此布農族群曾被日本人讚譽為「驍勇、最強悍」的台灣原住民族。

DSC_0763

布農族祖先認為,宇宙是由精靈(Hanidu)、天神(Dihanin)與布農族人(Bunun)三個元素所組成,以農耕狩獵生活為主,主要糧食為小米,因此布農族人對「種祭」特別重視,因此在射耳祭典中以「種祭」儀式最為冗長,其中又包含開墾祭(Mapilo)、拋石祭(Psinaban)、撒種祭(Inpinagan)等三種祭典儀式,播種祭典之目的,透過儀式與小米豐收歌(Basibutbut)等表演,希望將祖先珍貴的農業技術、對植物的認識與氣節變化等經驗,得以保存與傳承。

DSC_0981

祭儀歌謠、授獵和農耕是布農族人主要的生活方式,因此,為了祈求平安和豐收而衍生了眾多的祭典,祭儀歌謠成為與天神溝通的管道。這種歌謠具有特定的宗教功能,吟唱時設有繁雜的禁忌規定,莊嚴肅穆的低吟合聲中,不但彰顯內斂沉潛的民族性之外,更說明布農族人遵守祭儀約束的執著。

DSC_1067

「射耳祭」布農族稱為Manaq-tainga或Manaq-titi,在每年4~5月間舉行,是布農族群一年中最盛大、隆重的祭典;射耳祭是小孩子成長最重要的祭典儀式,也是訓練狩獵的作戰能力、獲取社會認同的方式,為準備射耳祭所需要的獵物耳朵,在部落裡的成年男子必須上山狩獵,在射耳祭儀式中的「耳」,原指的是「鹿耳」,山鹿是布農族人狩獵時最想要獵獲的獵物,因為山鹿的體型比山豬、羌等獸類來的大,因此凡是能獵到山鹿的人,都會被部落族人視為英雄,因此射耳祭亦被稱為「鹿耳祭」;因近年來山鹿復育繁殖不易,為權衡傳統文化祭典與生態保育,至今射耳祭的「耳」多用山豬耳取代。

DSC_1088    

高雄市那瑪夏區、桃源區與茂林區皆擁有多元的族群,包含了原住民族、閩南人與客家人,共同交織出不同的文化樂章,尤其是原住民的傳統特色文化更是那瑪夏的文化瑰寶生命力,當您沿著楠梓仙溪進入高雄市清靜的山區,部落神話傳說也正邀請您放慢腳步,慢慢漫步欣賞高聳入雲天的樹木和青翠茂盛的森林,一起體驗原住民神靈傳說及祭典風俗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高雄原鄉特色產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